总体来讲,我国的航天员储备是不足的。从资料看,王亚平小姐姐出生于1980年1月,一个美丽的80后,空军大校,我想,这次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可能会晋升吧。通过这次180天的深度太空游,王亚平已经成为我国宇航员中的杰出代表,排在他前面的可能只有翟志刚了(在轨时间)。从宇航员的构成来看,今后,我国的天宫空间站上面要同时搭载6名宇航员,其中有一个经验丰富,年纪较长的女性宇航员,可以起到领导和平衡作用。天宫也是一个小社会,需要协调的事情很多,王亚平无疑是最杰出的人选。当然,不排除,刘洋(1978年生)再次上去的可能性。培养一个航天员,周期实在是漫长,本身就需要有资深飞行员的要求,这就需要十几年的培训时间了,人类的飞行员属于金字塔顶的存在,对于复杂机器的操作、故障排除、心理压力释放等,都是一等一的存在。在这些飞行员中,再挑选出年富力强、成绩优秀、心理素质过硬、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的精英,接受更为严苛的航天员培训,又要花上至少5年的培训过程,才能熟练操控舱外航天服、在轨航天器的飞行控制等科目,还要能够领会并执行太空科技实验,真的是难上加难。我国目前的航天员也就在30位左右,当然参加培训的肯定不止这些,也有不少是退役了的,可见14亿人中,就这几十个存在,比例实在是惊人了。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空间站还处于建设周期,很多项目都是测试阶段,虽然我们进行了8次成功的载人飞行,总共上太空的也只有12人次,这是技术验证期间的操作,规模不可能太大。等到我们的空间站搭建完毕,常驻航天员达到6-9人,则必须预备更多的航天员了,如果建设同步轨道航天站,可能在轨的人数会迅速扩大到50人左右。地面的预备队,可能总数会超过300人。航天员的培训,时间长,花费惊人,光舱外航天服的成本就需要数千万元人民币,每次培训的仪器设备、场地费用、人员等,都是高级存在,这些都是大量金钱堆积起来的。有人说,航天员的身价,把他们连同身上的装备加起来称一下,约等于同等质量的黄金。其实,总体费用远超这些黄金的价值了。由于在地面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的失重环境,因此,航天员的训练,就必须在水中进行,航天服排开的水,产生浮力,水的阻力,模拟太空中航天服处于负压环境中的膨胀状态,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操作各种工具,这是目前训练航天员的最流行做法。而他们身上穿的航天服,水下的航天器,与太空中的一模一样,在地面指挥的指引下工作,上图中那根黑色的“脐带”,就是通讯线缆,因为水中有屏蔽。看看上面的训练池子,那是上万吨的纯净水啊,肯定比咱们喝的瓶装水标准要高很多。准宇航员们在里面操弄各种工具,按照程序进行打开舱盖、排压、出舱、拧螺丝、更换和回收实验材料等工作,直到完全按照手册达标。中间发生问题,还要汇报并处理,更改训练方案。目前的载人航天发射与返回过程,过载相当大(加速度),身体一侧的血液会集中涌向另一侧,柔软的脏器会相互挤压,普通人是难以承受的只有长期执行飞行任务的飞行员才具备这样的体质。美俄等国可以将普通人稍加训练,送往太空进行短暂旅游,已经属于宇航员培训的高级阶段了,想想看,那些亿万富翁,身体肯定比不了飞行员的,因此,在舱内航天服起飞段、再入段的科技中,我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确保在较大过载的情况下,保护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美国在80年代,就从普通教师当中选拔宇航员,最著名的就是挑战者号的成员之一,克里斯塔·麦考利芙(ChristaMcAuliffe),中学教师。带着美好的愿望进入航天飞机,不过,她的存在只有76秒。因此,各国对于宇航员的培训,都是极其严格的,这是科学探索道路上多次血的教训得到的关键数据。我国还处于追赶阶段,任重道远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